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并加星标★,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ArtAlpha

News



2025年5月1日至5日,由武汉当代艺术实验室和洛杉矶Yiwei Gallery 发起的第二届C ART FESTIVAL盛大举行。

本届艺术节继续以“车库野艺术”为策展理念,打破白盒子空间,在由汽修厂改造而成的花园道年轻力中心举办。通过立体停车库、非标商业零售空间与艺术实验室三大特色展区,呈现来自8个国家40余位艺术家的多元创作



展览现场



C Art Festival最引人注目的或许不是某个具体作品,而是其构建的“艺术生态实验场”——在这里,车库的机油味尚未散尽,先锋艺术的讨论已如火如荼;商业空间的零售货架上展示的是来自于意大利专业画廊带来的雕塑;而每一位在场观众,都可能在下个转角成为某件行为艺术的参与者。

这种发生在非一线城市的彻底打破界域的尝试,代表着这个90后留学生创始团队的野心——让艺术走下神坛,立足于华中而放眼于国际。



01.

 参展艺术家 




🟠

查尔斯·克里斯托弗·希尔
Charles Christopher Hill

图片


查尔斯·克里斯托弗·希尔(Charles ChristopherHill)1948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格林斯堡,如今在加利福尼亚州威尼斯海滩建立工作室并持续创作作为战后美国抽象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希尔以其独特的材质探索和跨文化视野,在国际当代艺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希尔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其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高度认可。收藏希尔作品的博物馆包括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LACMA)、古根海姆博物馆、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博物馆,以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

Corinne Chaix


图片


Corinne Chaix 出生于法国巴黎活跃于威尼斯海滩的艺术社群长达一十余年。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通常描绘人与海洋生物交织在一起,形成奇异而神秘的场景,探索孤立、幻觉和转变等主题。


Chaix 的作品以科幻小说为灵感出发,反映了我们当代世界动荡的现实。她的作品唤起一种切实可感的末日和混乱感,让人联想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挑战,但同时也暗示着在混乱中存在的坚韧希望。与她的绘画事业并行,Chaix对策展也充满热情。


🔴

L.Mikelle Standbridge


图片


L.Mikelle Standbridge(1965年生于美国)是一位活跃于国际摄影界的艺术家,目前工作生活于意大利比耶拉和米兰两地。她在旧金山州立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期间,曾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三年,研习法语、暗房技术与艺术史。


作为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摄影艺术家,她擅长通过独特的尺寸把控、表面处理和触觉表达来探索摄影媒介的本质。她的艺术生涯兼具教学与创作双重轨迹。Standbridge目前由米兰Gli Eroici Furori当代艺术画廊和洛杉矶El Nido画廊代理,同时作为意大利Casa Regis文化与当代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持续推动国际艺术交流。



🟠

安妮克·克莱恩
Anneke Klein

图片


荷兰艺术家安妮克·克莱恩(Anneke Klein)的艺术轨迹展现了一段从金匠到纺织艺术家的精彩蜕变。这位曾专注于金属工艺的创作者,在对材料特性的深刻探索中,逐渐转向以织物为媒介的艺术表达。她与极简主义大师理查德·塔特尔在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的合作,以及在布鲁塞尔博扎尔美术馆的创作项目,成为其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克莱恩的作品巧妙融合了金匠工艺的精确与纺织艺术的感性,通过重复元素的韵律性排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墙面装置。她的创作实践持续探索着材料间的对话可能,在刚柔并济中拓展当代工艺艺术的表达维度,展现了跨媒介创作的独特魅力。



🟣

西尔维娅·加福里尼
Silvia Gaffurini

图片


西尔维娅·加福里尼(Silvia Gaffurini,1965年生于布雷西亚)是意大利当代重要的跨媒介艺术家。她1987年毕业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绘画系,并拥有专业文化遗产修复师资格。其创作以独特的"数字考古"手法著称,巧妙融合传统绘画、摄影技术、AI生成与手工浮雕,在二维与三维之间构建出充满物质感的视觉叙事。


2023年,她获得欧盟认证的多媒体设计师资格,开始专注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艺术创作。这一转型标志着她从物质修复向数字重构的延伸。她的作品曾在意大利摄影

中心、塞尼加利亚自画像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展出,持续探索着数字时代下历史记忆的保存与再现方式。



⚫️

Chamiro


1744100153318.png


自2013年起,CHAMIRO便执掌307工作室——韩国最具影响力的波特莱摄影工作室之一。凭借对人物肖像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诠释,他镜头下的众多知名演员与艺术家肖像,奠定了其作为韩国肖像摄影界标杆人物的地位。


自2003年开启全球创作之旅以来,CHAMIRO的街头摄影始终聚焦于捕捉日常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真实瞬间。他的作品以敏锐的视角记录街头普通人未被修饰的表情与微妙的生活韵律,在看似平凡的日常里提炼出极具张力的影像叙事。多年来,CHAMIRO持续探索日常之美与情感的细腻层次,尤其擅长以独特的色彩感知与光影语言,凝固生命中最短暂却最动人的时刻。



🟤

Araki park


图片


Araki park是韩国户外生活方式品牌总监兼摄影师。他活跃在不同的领域,他的凝视捕捉到了城市与自然、人与物之间的感官联系。


2023年,在首尔Sinsa House举办的"Together,to Gather"展览中,展出了名为"Plastic Shelter"的户外装置。2024年,《Vogue》杂志与演员李东赫(Lee Dong-hwi)合作拍摄了"Lemaire"品牌的照片。他还在电影片场担任静态摄影师,曾参加过柏林电影节和《The Roound Up 4》中的各种电影场景。



🔵

Dowoo Han


微信截图_20250408162312.png


韩国演员兼电影制作人Han Dowoo 韩燾宇于2016年进入韩国国立艺术大学专攻电影与导演专业,开启了他的影视创作生涯。怀着对"未被讲述的故事"的独特洞察力,他在镜头前后展开了全方位的艺术探索。在独立电影领域,Han Dowoo曾担任《移民》与《方法演技》两部获奖作品的助理导演,这些作品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专业认可。其独特的艺术感知力在表演与导演的双重实践中不断精进,形成了跨领域的创作视野。


自2016年起,Han Dowoo带着模拟相机开启全球创作之旅,以独特的影像语言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瞬间。他的摄影作品展现出对"流动的瞬间"的敏锐把握——这种将演员特有的叙事视角与电影质感完美融合的创作特色,成为其影像美学的鲜明标识。



🟠

TAZ


微信截图_20250408163320.png


TAZ 是一位导演和摄影师,他的作品通过视觉叙事探索运动与节奏的动态。他拥有街舞背景,其创作实践深受肢体表达和表演中情感共鸣的影响。他以对时机、质感和流动性的敏感性对待每一个主题,这些特质反映了他的编舞直觉。


他最近的作品专注于将表演的存在感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影像,超越简单的记录,旨在通过画面唤起感觉和节奏。2020年,TAZ 在群展“五,书签”中展示了他的视频作品,标志着他迈入画廊空间并扩展了其动态影像实践的语境。



🟠

方特希

图片


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先锋跨界艺术家,专注于涂鸦与装置艺术创作。他以独特的街头美学风格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作品曾参展柏林艺术节、奇妙生长当代艺术节等重要展览,展现出对城市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潮流文化领域,方特希担任《这!就是街舞》涂鸦视觉总监,并参与多档热门综艺的视觉创作与评审工作,成功将街头艺术带入主流视野。其商业合作同样引人注目,先后与H&M、NIKE等国际品牌推出联名项目,通过艺术创作重新诠释品牌精神,展现了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



🔵

郭晓静

图片


生于中国河南,现居武汉、巴寨罗那。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23年在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攻读博士,同时任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以绘画、影像、装置等多种创作形式,致力于研究东方传统文化与现当代艺术与设计、科技的转化。


当您轻轻展开一幅画卷那一刻,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古人的身影在山水间若隐若现。郭晓静通过现代技法与新材料的运用让传统山水画在光影交错中更加生动立体,让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

李沛霈

图片


1996年生于中国沈阳,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2024年毕业于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插画学士)和加州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她的创作涵盖装置、绘画等媒介,探索混乱与人类情感的交互,并深受中国道家哲学影响,强调权力与真理如何在混沌中显现。


2022年,她在艺威画廊推出首个个展《新秩序》,作品亦参展旧金山艺术博览会、Intersect Palm Springs等,并被萨斯艺术博物馆收藏。她的肖像画通过模糊面部特征突出内在情绪。



🟡

邵唐康夫

图片


1994年11月出生于武汉。毕业于美国纽约巴德学院(Bard College),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于湖北美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他的近期绘画系列回应了艺术史家利奥•斯坦伯格(Leo Steinberg)的名作《无尽的最后的晚餐》(The Incessant Last Supper)。在这组作品中,艺术家借由“餐桌”这一日常却富含哲思的意象,探讨人类与物之间微妙而恒常的关系。餐桌不仅是进食之所,也是日常经验、社交互动与身体记忆的容器,无论是胡桃木、红木、桦木还是胶合板,它都必须承担作为“平台”的功能—一如同社会中人看似平等而又不尽相同的存在。


他以轻盈却挑衅的笔触,呈现那些混合了厌弃、美学、荒诞与感官愉悦的瞬间一在这些时刻,艺术成为一场无声的余震。



🟢

王怡

图片


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中央美院毕业,SAFArt Gallery签约艺术家。她的创作以精神探索力核心,融合非洲原始艺术与超现实主义风格,擅长用丙烯、色粉等媒介表现潜意识中的情感张力。


代表作品《困在火山里的女人》系列以火山隐喻内心情感,《朵玛系列》则创造独特的图腾式视觉语言。其作品线条富有韵律,画面充满神秘色彩,在具象与抽象间构建独特的表达方式。


王怡曾入围Hil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作品在北京、新西兰等多地展出,包括2024年辽河美术馆国际青年艺术展和2025年成都《躁动的乌托邦》展览。她的艺术实践持续探索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

何博

图片


1989年出生于四川省德阳市,是一名基于摄影图像的艺术创作者、写作者、教育者和策展人。何博2015年取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方向),攻读硕士期间曾赴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交流。2023年毕业于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KABK)“摄影与社会”硕士项目(MAPS)。2016年至2020年任职于《中国摄影》杂志社,现任教于四川传媒学院摄影学院。


何博过往的艺术实践主要涉及现成图像的再创作及其理论,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叙事关系,战争、灾难和暴力背景下的沟通障碍,档案和记忆的虚构性,以及摄影图像在构建历史和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功能及效果等方面。与其他人的合作以及受众的参与,是何博艺术实践重要的环节。目前,何博的艺术实践尝试讨论2008年四川地震和明末清初“屠川”的记忆与后记忆的话题。



🔵

杨达

图片


艺术家、策展人,生于中国武汉,2017年创办L.A.P.画廊,2022年创办武汉影像艺术中心。曾参与2018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海外单元邀请展,策划2019年清迈摄影节-中国单元邀请展,参与策划2021年大理国际影会-泰国单元邀请展,参与2023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海外单元邀请展,策划“异轨”、“你我,之间”、“无界影像”等影像艺术展,发起创办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发起创办武汉、西安、大理艺术书展等大型艺术活动。


常年在中东、南亚以及东南亚、远东以及中亚地区驻地拍摄。到访超50个国家。主要关注国际问题,包括中东地区的种族问题,印度河流的环境问题,和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区域问题,中亚地区的民族研究以及具有独特性的中国议题。



🟠

于昊

图片


一位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家与摄影师,现居中国青岛,目前于中国传媒大学攻读数字媒体艺术学士学位。他的艺术实践横跨摄影、时尚拍摄、展览策划及跨媒体创作,作品曾多次参与国内外重要展览,包括上海清池美术馆的“INSTANCE ZONEIII”(2023)、伦敦 Boomer画廊的“THE DARK SIDE”(2024)、米兰 YICCA国际当代艺术竞赛(Top18,2024)等,并入围多项国际赛事如ARTNOW GLOBAL当代艺术与设计竞赛(2025)。


于昊擅长通过光影实验与数字技术探索视觉叙事,其创作涵盖时尚摄影、艺术书制作及装置艺术,合作品牌与机构包括上海时装周、富士XSPACE等。作为一位多栖发展的年轻创作者,于昊持续以敏锐的视角融合艺术与科技,活跃于当代影像艺术的前沿领域。



⚫️

林伟杰

图片


常驻美国洛杉矶与中国上海的酷儿摄影师/诗人。1997年出生于中国武汉。林的摄影作品以私人化的人物肖像为主,其中被探讨的多的主题有个人身份,社会制度,以及对爱,恋,性,情的思考。


除影像作品之外,诗歌与文字的创作也是和影像作品相辅相成的一个主体,二者缺一不可,撇弃其中一方则会显得断章取义与棱模两可。文字的可调换,利用性,与林的影像作品中所暗示的强烈个人表达,以及身份探索相辅相成。



🟣

魏王恺

图片


魏王恺是一位多学科当代艺术家,专注于摄影、装置艺术和混合媒介的交叉领域。通过在中国城市和美国乡村生活的跨文化视角,他创作的作品探索文化混合性与当代社会叙事。他的艺术实践无缝整合多种艺术媒介,构建东西方视角之间的沉浸式对话。


曾举办个展:“Study of Mr.Boner",WPAC展览大厅,2024年混合媒介装置与摄影作品。《中国摄影》杂志特邀艺术家,多件作品刊登《澎湃新闻》,并受英国杂志《Our culture》采访。



🟡

高明昔

图片


1992年出生,摄影师。宗教、神话、自然及人类本体,是他创作的主要构成。善用画面中元素体量的悬殊对比,并结合自我感触与经历,来表达不同力量间的互动。


他的作品没有空间感、时间感以及角色感。看似冷清而无倾向的表象下,试图提出的是冗杂而庞大的问题和个人观念。



🔵

Fabrizo Lava

图片


Fabrizo Lava曾在非洲毛里塔尼亚工作多年,30岁左右回到故乡定居。1992年创立传播机构E20Progetti,业务涵盖文化项目策划、博物馆布展及出版领域。2008年联合十人成立自由风格协会(Associazione Stilelibero),专注于推广视觉艺术,尤其深耕国际历史摄影领域,并由此创办艺术节 Festival Memorandum及项目 Viaggio。2018年创立艺术工坊协会(Fatti ad Arte),致力于推动艺术手工艺发展,其年度展览已举办九届。2015年7月当选意大利比耶拉UPBeduca主席,2019年连任;2017年3月起担任ATS Palazzo Ferrero - Miscele Culturali主席,主导筹建比耶拉皮亚佐文化中心(Polo Culturale Biella Piazzo);2021年10月加入国际旅行从业者组织NEOS协会,2022年10月当选主席;2024年8月再度出任自由风格协会主席。


最新项目包括2023-2024年于卡斯特伦戈打造的景观艺术项目 THE WALK,以及2024年主题展览 Marco Polo, l'Impossibile。



🟣

胡晓奇

图片


职业艺术家,擅长空间设计、大型艺术装置及行为艺术创作,具有多元化的艺术背景。他不仅是北京台湖国画院的画家,还是平行线国际的签约艺术家,同时担任广州美术家协会会员及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展现了其在传统与当代艺术领域的广泛参与和专业认可。


他的作品以纸本设色为主,题材多聚焦于花卉,如玉兰、白掌等,风格兼具写意与装饰性。其画作规格统一,价格亲民,适合初级收藏或装饰需求,体现了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平衡。胡晓奇的艺术实践既扎根于传统,又融入现代元素,是一位活跃于多领域的综合性艺术家。



🟤

Marquis de Sid

图片


一位来自巴黎的视觉艺术家。“我在中国度过了将近十年的时光,其中有一年是在贵州茂密的高原森林里做志愿者,远离了曾经塑造或拆解我的日常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开启了自己的(再)创造之旅,从一个支撑我所有创作理念的概念开始进行绘画创作:WoBu-一‘我不’。


这是一个(再)创造的宇宙,‘我’(Wo)是发出者,而’不’(Bu)是实现者,这两种存在主宰着整个宇宙。因为所有存在之物无法成为不存在之物,因此所有动词的愿景都是可能的,而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无论是通过绘画、物品、动画,还是其他媒介。



🟡

GLI EROICI FURORI contemporary art Milan 

图片


Silvia Agliotti 毕业于哲学专业,在艺术界拥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既是策展人,又是Gli Eroici Furori当代艺术画廊的所有者和总监。该画廊成立于2008年,位于米兰的 Porta Venezia自由风格区(Libertydistrict),这是意大利重要的当代和国际艺术运动中心之一。


Gli Eroici Furori画廊一直十分活跃,持续举办大量的当代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画廊的展览以其持续且严谨的艺术研究为特色,Silvia Agliotti经常与其他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合作,特别关注新生代艺术家,为他们提供展示和成长的平台。



🟢

俞衫杉

图片


1990年出生于重庆,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创作的作品包括架上绘画、装置、行为、影像等。从2017年至今,作品逐渐侧重探索身体、面部的碎片化图像与视觉经验之间的复杂关系。



⚪️

Vinean

图片


Vinean,来自中国湖南,现居广东深圳,中国青年艺术家。2019年毕业于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视觉设计专业,随后赴英国金斯顿大学研读插画设计一年。其作品曾在中国及海外多次展出。2021-2024年间,她的摄影系列作品入围上海的摄影展和意大利fragments摄影展,进一步彰显了她作为新兴青年艺术家的潜力。


她的艺术创作在摄影与绘画之间游走,将灵感融入不同的表达形式,用以观察和理解社会。童年时学习过山水画的经历,使中国古诗词和国画美学成为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养分。这次入围的摄影作品探索了人与环境、物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放大人物与环境的对比,表现人类在自然宏伟面前的渺小,及孤独感的独特诠释。这些照片展现了一种无需群聚,个体亦可成为宏大叙事主角的存在方式。



🔵

黄雪玉

图片


1998年生于广西贵港,2021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现硕士研究生读于湖北美术学院。黄雪玉的作品以细腻的观察与感受为基础,个人梦境作为养料,探讨物质的存在与个体情感的微妙交织。她的作品常使用玻璃、超轻粘土、棉线、头发等多种材料,通过切割、塑形等手法对物质进行再造和重组,极大地丰富了作品材料的物质性。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再现,更是一种对梦境与现实体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她在自我感知与表达过程中的感受,并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传达给观众。



🟠

吴庆永

图片


200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2012年6月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研究(硕士)。作品曾被中国雕塑博物馆,民勤县人民政府、中国铁建、武汉大楚艺术等收藏。曾参展: 2022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作品展;2021Art 11 Prize 2020首届K11新锐艺术创作奖作品展;2019新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主题艺术展;第七届中韩雕塑邀请展等。


作品通过一根绳进行缠绕,有虚有实,有阴有阳,阴阳之道彼此互藏,相互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也似人之性,存有两面,一个真我,一个假我,一半是佛一半是魔,也就有了肉体与灵体。



⚫️

Loop unit艺术小组

图片


“Loop Uni”(回路组)由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901工作室成员发起,是一个致力于“实验性”、“跨媒介”、“跨学科”的艺术小组。


“Loop Uni”以五件作品构成一个非线性的感知介面,探讨当代语境中个体与制度、语言、地域、技术之间的隐形张力。作品从资本逻辑与阶级机制的裂隙出发,延展至生育权的控制体系、方言代际的断裂、地域性知识的消隐和非空间场域中的位移与浮动。“Loop Unit”深入社会现场,以装置、影像与AIGC艺术,将被忽略的情感与经验重新拼接于现实的缝隙。



🟣

兔嗝儿

图片


兔嗝儿(Tugether)以“传播美食文化”为核心,此次化身岭南水乡的童趣使者,将顺德美食与慢生活智慧巧妙融合。


IP首站落地广东顺德,通过《嗝兔顺风行》《厨娘系列》等作品,让“兔嗝儿”跃入中华第一牌坊的顺峰山公园古韵门楼、清晖园的满洲窗、逢简水乡的乌篷船,以“餍足之乐”勾勒顺德的文化温度与人间烟火。





02.

  参展机构



展览现场



1.伯年艺术空间

伯年艺术空间,2022年创立于北京,专注于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发掘与推广。通过展览、学术研究、公共教育等多种形式,支持富有活力并具备全球视野的创作者在专业领域中的发展。致力于促进艺术家和公众,以及多方机构间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当代艺术语境中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2. L.A.P.画廊

L.A.P.画廊,于2017年成立,现坐落于武汉市大智无界。是一家专注于影像艺术、致力于推广国内外青年视觉艺术家的艺术机构。每年在空间内举办8-12个常规展览,定期举办如艺术家讲座、影像工坊、艺术家影像放映等,普及影像艺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大众的审美意识。


3. 武汉影像艺术中心

武汉影像艺术中心,成立于2022年,现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大智无界。武汉影像艺术中心(WPAC)致力于推广、普及影像艺术;以摄影为主要线索,同时触达多种媒介,探究影像“本体”的相关问题。围绕展览展开工作与实践,同时重视影像出版与理论文献的重要作用,建立与文本的多维度关系。以公共教育为根本,开展放映、映后分享、讲座、论坛等一系列的工作与活动,推动影像艺术走向公众。借由此,我们希望更为彻底地开启艺术与学术、实践与理论、私有经验与人类共识之间的对话。


4. BI-BOX艺术空间

BI-BOX艺术空间2011年11月创立于意大利比耶拉,是一家专注于当代艺术与文化项目推广的非营利机构。我们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实践推动青年艺术家发展,包括在本机构空间及公共文化场所策划个展与群展,与基金会、市政机构、博物馆等合作开展主题展览项目,并策划融合当代艺术、文学与音乐的专题学术对谈。同时,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和销售艺术家作品,参与意大利及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展街头艺术等城市艺术项目。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每月电子通讯,我们持续构建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平台,致力于当代艺术的社会化传播。





展期:2025.5.1-5

时间:15:00-22:00

地点:武汉花园道年轻力中心

主办:武汉当代艺术实验室 × 武汉花园道年轻力中心

协办:洛杉矶Yiwei gallery

特别鸣谢:P.art Group,湖北美院实验艺术学院,意大利Casa Regis 当代艺术中心,东通菜园,剩余空间









“ 本文图文信息由主办方授权发布。”

▲欢迎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往期推荐



·ArtAlpha年度回顾 | 2024年拍卖市场有哪些值得记住的瞬间

·孙宇晨花624万美元买了卡特兰的一根香蕉,并打算过两天吃掉

·访佳士得古典大师部门国际副主席:从达芬奇到提香,他们如何缔造历史瞬间

·高净值人艺术品开支变少,中国最多,巴塞尔历来规模最大艺术收藏调查显示了哪些趋势

·梵高、莫奈过亿领衔,佳士得新亚太总部首拍以高成交率稳健收槌

·张子康:如何打造一座可以和国际对话的学术性当代美术馆?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主题、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奈良美智9595万领衔,香港苏富比春拍两场高成交率带来6.734亿港币成交总额

·2024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最终销售详情

·艺术界的继承者们!从毕加索的画商后代到卓纳帝国,世世代代搞艺术,他们是认真的

·年轻馆长+年轻藏家+年轻拍卖行, 如何呈现属于他们的时代面貌

· 2024环球艺术市场报告详解来了,中国成第二大市场,并跃升为第一大拍卖市场

·ArtAlpha2024展望| 专访曹军,信心比黄金重要

·40年以来首次重大调整,苏富比降低买家佣金,公开卖家佣金,简化收费标准

·缩小规模的东南亚最重要博览会,第二届ART SG并没有低迷,现场直击与VIP日销售战报

·永樂携手ArtAlpha推出现当代线上直播拍卖专场

···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点击下方▼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