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海外公司在汽车测控软件领域居于主导地位。但对于国内车机控制系统、汽车测控软件行业从业者而言,如果采用闭源的方案,很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找到生存空间。但如果选择开源的战略,国内汽车测控软件企业便可以赢得上车机会。汽车主机厂会欢迎供应商白盒交付,即向主机厂提供公开的软件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开源还将吸引到更多的软件开发者。
我认为开源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开源的关键在于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商业模式,以满足开源生态的贡献者的利益。这是保证开源生态能够真正建立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看到已经有多家企业推出了基于RISC-V指令集的车规级芯片,为我国车规级RISC-V芯片产业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预估今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该行业中来。先进制程工艺能力缺失也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基于观察,我们认为,我国车载芯片将在Chiplet技术应用方面实现显著发展。该方案将为国产汽车芯片提供先进制程之外的另一条路径。

对于汽车供应链而言,主机厂具有比较大的话语权。近几年,“降本”是主机厂关注的重点。我们看到车企正在试图去掉个别中间环节的控制器,将其功能归到域控制器中,这样一来,各控制器能够直接与座舱或者ADAS芯片实现更多的、更快的交互,从而提升整车的总线效率。
在这样的趋势下,对于汽车芯片供应商而言,如何为客户提供新技术架构下更加成本可控的方案,就成为了我们当前产品与解决方案关注的重点。
在车灯驱动芯片行业,很多海外芯片供应商具有比较成熟的供应链,也有非常好的客户基础。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我们的竞争对手采用的是通用型产品,而我们的产品从应用出发,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更具技术创新力的特色方案,比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高集成度。基于这样的产品、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我们在海外供应商已经具备强大市场基础的情况下,赢得了诸多客户信任和订单,这也说明了我们商业策略的路线正确。

当前通信技术正在由4G、5G通信网络向6G演变,未来的车辆外部通信可能需要连接低轨卫星信号;AI的上车应用、辅助驾驶等级从L2向更高等级提升,都将带来车载数据传输规模的指数级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车载骨干网络将朝着大带宽、高数据传输量、低时延的方向发展。
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作为车载通信网络的末梢环节,其采集的数据量也会不断增大,这将需要车载信息网络具备更高带宽,原本末梢网络只需要1M、5M的带宽,现在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0M甚至10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