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国科学家联手 首探南极秋季生态系统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5-08/doc-inevvsta0267259.shtml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罗斯海联合航次考察顺利结束,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9国91名科考队员参与,其中国外12人、国内32人,航次现场调查从3月27日至4月15日,作业环境温度低至 -26℃ 。考察队利用“雪龙2”号克服多种困难,重点研究秋冬季极端天气下物理过程对垂向碳通量的影响、弱光 - 黑暗下生态系统能量相关过程以及生物种群越冬策略等。航次完成多项任务,采集大量样品,首次系统开展南极秋季多生物类群观测调查,提升了对南极秋季生态系统的认知。
地基与卫星遥感视角下青藏高原南部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解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5/0508/6134053003011123.shtm
青藏高原南部处于高原与南亚次大陆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大气气溶胶传输关键通道,受自然源和人为源气溶胶双重影响。大气气溶胶虽在大气组成中占比小,但对气候、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深远。在该地区从地基与卫星遥感视角研究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意义重大,其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气溶胶对当地及全球气候的影响机制,为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和全球气候平衡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围绕相关研究的工作正在开展中。
WOLF和10x Genomics联用scRNA-seq
https://www.sohu.com/a/893181520_121851929
在肿瘤学领域,单细胞转录组学是研究肿瘤细胞复杂性等的重要工具,但传统细胞分选方法存在损伤细胞、产生生物危害性气溶胶等问题。WOLF柔性单细胞分选仪是低压微流体细胞分选仪,能温和分选细胞,降低生物危害。研究人员与癌症中心合作,比较未分选及经WOLF和BD FACSAria II分选的小鼠前列腺细胞样本。结果显示,WOLF分选样本细胞回收率最接近目标,每个细胞基因中位数和独特分子标识符中位数最高,与细胞无关的读数百分比最低,RNA完整性更高。这表明在10x基因组学工作流程中使用WOLF细胞分选仪进行细胞分选,更有利于产生高质量scRNA测序结果。
GINA 2025最新解读|张旻教授:从诊断、评估到治疗,哮喘全程管理进一步精准化,动态监测2型炎症助力升级哮喘诊疗能力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508A09AEJ00
GINA 2025全球哮喘防治倡议发布,张旻教授对其进行深度解析。在诊断方面,强调两个“可变”症状,优化呼气气流表述,新增T2型哮喘诊断建议,基层诊断困难时可借助多种检测辅助。评估上,经典评估圆环新增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检测,更全面评估哮喘控制。治疗上,强化2型炎症核心地位,摒弃SABA单药治疗,规范生物靶向药物应用。此外,GINA 2025平衡诊疗建议,构建基于成本效益的诊断路径,兼顾不同国家医疗条件,其对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的阐述为哮喘全程管理提供了重要实践指导,推动哮喘诊疗向精准化发展。
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召开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508A08CO500
5月7日,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以来工作进展,推动落实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工作。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有效运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良好开局。2025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相关会议精神,全力支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收官,推进污染源监测改革、数智化转型,提升遥感监测能力,守牢国家网,抓好“十五五”监测规划编制。会上为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多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同志交流发言 。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5/09/content_336810.html
地球系统科学因全球变化问题而诞生,旨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聚焦地球系统圈层耦合等五大关键领域。它通过多圈层耦合视角揭示极端天气事件机制,助力理解当前频发的极端天气。刘丛强院士提出的“表层地球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理论,从碳源汇动态量化、人为干扰机制解析、气候反馈预测三方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科学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主导多项研究,参与国际合作。《天津宣言》推动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型,促进学科交叉与数据共享,提升中国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 。
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报告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5/0508/6104043013011123.shtm
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利用多种遥感数据源及处理技术监测空气污染物,评估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污染源定位与溯源,还能探究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然而,该技术在应用中面临挑战,如不同数据源的兼容性、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等。为更好发挥作用,需在遥感器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应用与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未来,卫星遥感技术有望更精准、全面地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为城市环境治理和居民健康保障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项目……
https://www.sohu.com/a/893252180_122066725
近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陆续发布,部分项目已进入视频答辩阶段。主责单位由科技部调整至各部委,涉及生态环境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如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网上受理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8:00至2025年6月10日;“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受理时间为2025年4月17日8:00至5月22日等。各专项聚焦不同领域科研创新,旨在推动相关行业技术突破与发展,对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单位和人员可依据自身优势积极申报 。
国家发改委:今年将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https://politics.gmw.cn/2025-05/08/content_38013866.htm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今年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要求,国家发改委从三方面强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破除准入壁垒方面,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整治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投标;拓展发展空间上,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等,在新兴产业布局,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优化服务保障方面,加强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召开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大科技任务工作推进会
https://www.cas.cn/cm/202505/t20250509_5067709.shtml
5月6 - 7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大科技任务工作推进会,旨在深入贯彻相关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会上,相关负责人汇报任务进展,与会人员研讨问题与举措。侯建国充分肯定前期工作,对后续工作提出要求,包括围绕核心任务产出重大成果、高标准推进任务实施、加强党建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吴朝晖强调各部门和团队要重视任务实施,狠抓问题整改。会议期间,课题负责人学习相关管理要求,参观相关纪念馆。此次会议将激励科研人员传承优良传统,全力以赴推进重大科技任务,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5-08/doc-inevvssw8616775.shtml
在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贯穿平等对待等原则。为落实法律要求,国家发改委从多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破除准入壁垒上,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壁垒清理整治,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投标;拓展发展空间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在新兴产业布局,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参与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等;优化服务保障上,加强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助力民营企业提升创新活力,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 。
赛诺菲携多个关键疾病领域全球创新产品亮相科博会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46708680168932.html
5月8日,2025年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开幕,赛诺菲围绕“追寻科学奇迹,共创健康未来”主题参展。展示了在免疫学创新等领域的关键成果,涵盖多个关键疾病领域的九大突破性疗法,已向中国引入60余种创新药物和疫苗。展台设患者故事展区,展现创新药物对患者的积极影响。赛诺菲在中国构建研发网络,参与全球90%以上研发项目,还携手本土企业加速前沿疗法研发,成立专项基金推动成果商业化转化,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新增投资建设胰岛素生产基地 。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5全文
https://www.66laws.com/fagui/20165.html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5》旨在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该条例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遵循多种防治原则。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对特定企业限期搬迁或改造,要求排污单位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在燃煤、机动车、扬尘、供热等污染防治以及秸秆焚烧、沙尘治理等方面也有明确规定,如优化煤炭使用、推广新能源机动车、明确施工防尘责任、发展集中供热等。同时,对违反条例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保障条例的有效实施,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
关于组织申报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项目的通知
https://kjt.nmg.gov.cn/kjdt/tzgg/202505/t20250508_2719261.html
依据相关规定和部署,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项目的通知。申报单位及负责人需符合相关资格要求,严格筹集配套经费。申报单位要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于6月10日16:00前在线填报申报书,并及时将相关材料报送归口管理部门初审。归口管理部门需于6月11日18:00前将推荐文件及清单报送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且同一项目不可重复申报。通知还提供了业务咨询和组织推荐的联系方式,以保障申报工作顺利进行 。
多系统兼容:AI搭建生态环境数据统一桥梁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7480904352/1bde58aa000101maq2?subch=otech
在生态环境监管中,数据困境阻碍工作推进,“数据孤岛”现象泛滥,系统间数据交换共享困难,且存在数据重复录入和不一致问题。AI生态环境数据整合解决方案以AI技术为核心,实现轻量级数据采集和共享,降低数据共享门槛;通过标准化处理和AI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同源性数据自动化录入,提升效率并确保数据准确一致。该方案非侵入式采集,不影响原系统运行,具有自学习和广泛兼容性。在实际应用中,已成功整合多系统数据,实现生态环境全方位动态监测,未来有望进一步优化算法,融合新兴技术,助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创新与亮点
http://www.legalweekly.cn/fzzg/2025-05/08/content_9179064.html
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共5编1188条,整合多部单行法规,形成更系统全面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其创新与亮点突出,立法理念上,确立“大生态”保护格局,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度创新方面,构建全链条多层次保护体系,涵盖监管、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治理机制上,多元共治与科技支撑并重;法律责任上,严惩违法与修复救济结合;衔接与整合方面,统一法典与单行法协调,并对接国际规则,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
新型口罩检测呼吸即可识别肾病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5/09/content_336546.html
一种改良的智能口罩可通过检测呼吸识别慢性肾病(CKD),研究发表于《ACS传感器》期刊。目前CKD诊断多依赖血液或尿液检测,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科学家发现CKD患者呼气中氨浓度较高,以此探索呼吸传感器用于诊断的可行性。美国化学会团队在医用口罩中嵌入特殊呼吸传感器,经对100名受试者测试,该传感器识别CKD患者的准确率达84%,排除非患者的准确率达88%,且数据能反映疾病进展阶段。未来,随着技术优化和数据积累,该口罩有望应用于更多基于呼吸标志物的健康监测场景 。

您的需求是我们创新的动力,随时欢迎咨询生物气溶胶相关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

添加专属客服

🤝 联

系我们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和支持。

☎️  电话:010-53601551
📱  手机:18513460072
🌐  网站www.bioctech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