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作为全球汽车行业 A 级车展的上海车展闭幕。本届车展以 “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 为主题。据统计,展出总面积超过 36 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1000 家企业参展,参展国别范围之广、企业数量之多均创下历史新高。此次车展期间共展出车辆 1366 台,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七成,毫无疑问,新能源车型依旧是车展的主打产品。
车展亮点
第一、新能源车型主导
中国连续 16 年稳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10 年新能源产销第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促使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此次车展 163 款首发新车里,新能源车型多达 67 款。众多车企纷纷推出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如蔚来乐道 L90,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先进的智能配置以及出色的续航能力以及李斌的现场模拟钓鱼演示,吸引了大量观众眼球。
第二、首发车型丰富
首发车型数量达到 163 台,涵盖了多个品牌和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在不断地丰富,同时也意味着造车周期在缩短。
保时捷推出了 911 Spirit 70,其传承经典的同时在性能与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升级,吸引了众多跑车爱好者的目光;
宝马则带来今年在美国CES展出过的新世代概念车,展示了其对未来出行的前瞻性思考。例如,宝马新世代 X 概念车,以 “超感智能座舱” 重新定义人机交互,十字造型多功能方向盘与悬浮式平行四边形液晶屏构成视觉核心,全景视域桥技术将导航、车速等关键信息投射至前挡风玻璃底部。搭载 “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将动力、底盘、制动、转向等核心功能整合为毫秒级响应的神经网络,算力较传统系统提升 10 倍。
自主品牌方面:
比亚迪王朝网推出的全尺寸 SUV 概念车Dynasty-D,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前脸依稀可见唐的影子,但更显霸气,车身尺寸更大。还提供了隐藏式门把手、电子外后视镜和对开门等设计;
极氪发布首款插混旗舰 SUV 9X,号称 “杭州湾库里南”车长超 5.2 米。搭载超级电混技术,零百加速达 3 秒级,配备 5 颗激光雷达与双 Thor 智驾芯片,支持 L3 级自动驾,对标腾势 N9 等车型;
岚图汽车推出的中大型SUV 岚图 FREE+。首搭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和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采用 “城市光影美学” 设计语言,光波律动进气格栅搭配标志性的飞翼贯穿式灯带,极具辨识度。车身尺寸为 4915mm×1960mm×1660mm,轴距 2960mm。动力上搭载 1.5T 增程器组成的增程系统,新增 EDC 魔毯悬架,支持 5 种驾驶模式;
还有理想的首款纯电SUV车型理想 i8,采用悬浮式车身设计,支持 800V 超充架构,配备激光雷达与双 Orin - X 芯片,续航与智能化表现突出,整体设计延续理想 “移动的家” 理念;
第三、新势力造车企业品牌持续升温
小米汽车、鸿蒙智行、乐道等新势力品牌首次亮相上海车展,成为车展上的一大亮点。这些新势力品牌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独特的产品定位以及先进的科技应用,迅速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关注。
小米汽车依托小米在智能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将智能生态理念融入汽车产品中,打造出具有高度智能化和互联化的汽车产品,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鸿蒙智行则借助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实现了车机与智能终端的无缝连接,提升了座舱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交互体验。新势力品牌的加入,为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汽车技术趋势
电动化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电池技术,另一个是围绕电池电技术的升级。
在电池技术方面,半固态电池量产在即。例如,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合作,计划于 2025 年下半年量产半固态电池车型。太蓝新能源的无隔膜固态电解质技术是一大亮点,通过取消传统隔膜,在正负极表面生成固态电解质层,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热失控温度提升至 200℃,相比传统液态电池的 140℃有了大幅提升,耐过充能力达到 3 倍额定电压。此外,该技术可复用现有产线 80% 的设备,使得半固态电池在规模化生产时成本能够与液态电池持平,为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迈向新的阶段。
另一个是充电技术的升级,智己 L6、极氪 9X 等车型全系标配全域 800V 架构,配合宁德时代麒麟 5C 电池,实现了 “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km”,充电速度较传统 400V 平台提升了 150%。比亚迪、华为同步推出的 1000V 超充技术,更是将充电功率提升到新高度,推动公共充电桩从 “50kW 慢充” 向 “500kW 超充” 迭代。例如,比亚迪的 “兆瓦闪充” 技术,基于 1000V 全域高压架构和 10C 倍率电池,峰值功率达 1000kW,几乎与燃油车加油速度相当。这些高效充电技术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充电时间,有效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有力基础支持。
智能化技术升级,主要体现在智能驾驶搭载的进阶和智能座舱的创新。
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成为高端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以华为 ADS 3.3 系统为例,应用于问界 M9 2025款车型,该车搭载了 192 线顶置激光雷达,配合后向固态激光雷达以及 5 个 4D 毫米波雷达,构建起 540° 无死角的探测网络,最远探测距离可达 500 米,能够精准识别 200 米外的锥桶等异形障碍物。在实际驾驶场景中,支持无图城市领航(NCA)功能,面对复杂的城市道路状况,如路口的无保护左转、施工路段的绕行等。
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同样代表了激光雷达融合方案的前沿水平,集成固态激光雷达并配合神经形态计算芯片,将探测精度提升至 200 米外可识别行人姿态,为智能驾驶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纯视觉方案也在推动智能驾驶的一条路径,只是这条路理想很丰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骨感。
小鹏 G7 取消了激光雷达,仅依靠 11 颗摄像头与双 Orin-X 芯片,实现了全国无图 NOA 功能。通过对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能够精准识别道路环境、交通标志以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状态,从而实现高效的智能驾驶辅助。
并且,相比融合方案,小鹏 G7 的纯视觉方案成本降低了 40%,使得智能驾驶技术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惠及更多消费者。蔚来乐道 L90 也采用了纯视觉方案,搭载英伟达 Orin X 智驾芯片,算力达 254TOPS,通过车顶、前翼子板等位置配备的摄像头以及先进的生成式 AI 算法,能够有效处理复杂路况信息,保障行车安全与智能驾驶体验。
还有一点,智能驾驶方案开始进行成本控制,通过技术整合与规模化生产,降低智驾硬件成本,下探到入门车型。
例如华为的ADS3.3 方案,126 线激光雷达单价降至 200 美元以下,三激光雷达方案整车成本增量仅在1万元级别,MDC610 芯片(200TOPS)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与 400TOPS 平台相当的性能;
利氪科技的线控转向系统已在蔚来 ET9 量产,响应速度达毫秒级,且成本比外资低 30%,明年将覆盖 10 万级车型;
卓驭科技基于高通 SA8775P 芯片的域控制器,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智驾与座舱算力共享,使硬件成本降低 30%,同时让系统资源利用率提升 40%。
智能座舱方面:
从产品开发到产品体验合资品牌加速本地化
宝马推出的 “驾控超级大脑” 通过神经网络预判驾驶意图,能够根据驾驶员的操作习惯和实时路况,智能调整车辆的驾驶模式、座椅舒适度、空调温度等,为驾驶员提供更加个性化、舒适的驾驶体验;
奔驰、奥迪等品牌则在车机系统本土化适配与情感交互设计方面更具本地特色,优化语音识别功能,使其更符合中国用户的语言习惯,同时增加了更多情感化的交互元素,如根据驾驶员的情绪状态调整车内氛围灯颜色、播放合适的音乐等,提升了用户与车辆之间的情感连接。
此外,部分车型还引入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乘客打造沉浸式的娱乐体验。如在车内通过 VR 设备观看电影、玩游戏,或者利用 AR 导航系统提供更加直观、精准的导航指引,使汽车座舱不再仅仅是一个出行空间,更是一个集娱乐、办公、生活于一体的智能空间。
车企表现与市场格局
自主品牌崛起扩张 VS 合资品牌的本地化加速
在本届车展上,自主品牌凭借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优异成绩,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比亚迪展示了其丰富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包括多款高性能的电动乘用车以及先进的电池技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蔚来通过打造高端的品牌形象、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不断创新的产品,吸引了众多追求品质与科技的消费者。
小鹏和理想则分别在智能驾驶和增程式电动技术方面持续深耕,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车型。此外,一些新兴的自主品牌如鸿蒙智行、乐道等,也凭借独特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主品牌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提升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面对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合资品牌也在积极调整战略,加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大众、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合资品牌在车展上展示了其最新的电动化产品和智能科技成果。宝马将 eDrive 技术与鸿蒙生态相融合,推出了具有更高智能化水平的电动车型,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互联的需求;奔驰则在电动化产品的设计与性能上进行优化,提升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同时,合资品牌也在加快本土化研发与合作,与国内的科技企业、供应商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技术。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部分合资品牌如丰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由于在纯电布局较晚,出现产品暂时落后的状况。
同时,小米汽车、鸿蒙智行、乐道等新势力品牌的加入,给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活力。这些新势力品牌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思维,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新势力品牌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传统车企和其他新势力品牌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更加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发展。
总结
每次车展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可谓是一场重要的“演出”,尤其是在汽车圈开始炒作流量的时候,汽车企业不会放过也不能放过每一次的出镜机会。相比前几年的各种“动物园说车”系列,今年的上海车展少了许多大的网红IP,更多的是企业决策者亲自下场宣传拉流量,宣传不再是企业宣传部门的KPI,更是企业决策者的工作任务,下一步一旦宣传和产品出现失衡问题,企业决策者将是第一责任人,所以雷军并不是那么容易模仿,机遇和风险并存,抛头露面次数多了也容易成为出头鸟。
在技术领域,虽然智能化技术大势所趋,但能源驱动也是重点,例如长城首发V8发动机,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等等。智能驾驶有望向 L4 级及更高等级迈进,AI 技术将更加深入地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领域,实现场景化功能的持续优化。在市场方向上,全球化竞争将日益加剧,自主品牌将加快出海步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将趋向个性化与文化内涵,汽车品牌需要更加注重与用户的情感联结,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one more thing:


如果群聊二维码失效,请添加十字甫二维码(第一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