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河南省方城县八里桥遗址(公元前1700-1600年)出土的大口尊与商洛东龙山和驻马店杨庄同类器相似;遗址出土的夹砂陶又延续了豫南地区龙山以来砂质裸于器表的风格。这表明该遗址(   

A. 文化因素多样B. 工艺水平领先C. 早期国家初现D. 华夏认同形成

2. 西周时期的借贷多是宗主对族人、政府对贫民的无偿施与和无息贷款,有赈贫救济的功能。战国以来逐渐演变为以攫取高额利息为主要目的的高利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赋役制度的改革B. 统一市场的形成C. 争霸战争的需求D. 商品经济的发展

3. 汉朝的“给户”因其所“给”场所、对象的不同而称呼有所不同,如汉武帝用以“奉祠”嵩山的三百户称为“祠户”,还有“陵户”“庙户”等。“给户”所任事务与其他被征发的吏民一样,都属于徭役。据此可知,“给户”(   

A. 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加快B.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 体现了皇权对人口的控制D. 属于土地分配制度的延伸

4. 如表所示,在唐朝为南北朝编修的史书《南史》《北史》中,在用语方面对北朝和南朝有明显区别。


北朝

南朝

 

纪年

用北魏、西魏、北周、隋年号

皇帝去世

 

向对方用兵

讨、伐

侵、略

 

导致这种区别的主要因素是(   

A. 南北国力的差距B. 政权的政治传承渊源C. 门阀士族的倾向D. 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

5. 北宋名相寇准曾施压皇帝亲临澶州前线,并在澶渊之盟签订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时人范仲淹称他“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这体现了(   

A. 压制相权提高皇权的紧迫性B. 士人忠君观念内涵的扩展

C. 守内虚外难以应对外部压力D. 锐意进取的朝野政治氛围

6. 如图出自清朝初期一本宣传佛道思想的小册子《玉历宝钞》,传说一名法号“淡痴”的修行者游历地府后将此书带出。图中,一名乞丐坐在两人抬着的轿子上“升天”,差役举着写有“孝子乞丐杨一”等字样的牌子为其开道。这反映了当时(   

A. 思想文化控制非常严密B. 社会流动性的空前加强

C. 基层教化依赖宗教宣传D. 儒家伦理渗透佛道思想

7. 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广州外销画的鼎盛时期,其中关于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物产的制作过程图数量庞大,是当时最受西方人欢迎的外销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突破了朝贡贸易的束缚B. 生活方式深受西方社会推崇

C. 引入新的商业经营形式D. 传统产业仍具有一定竞争力

8. 晚清时期,江浙地区的城市开始流行一种“租厂制”:丝厂的所有者修建厂房,装配设备,将其租给丝厂营业主,后者生产生丝,用所获利润支付工厂的租金。到一战前,上海55家丝厂中有44家,无锡15家丝厂中有10家是租营性质。这一做法(   

A. 适应了产业结构的转型B. 体现了半封建特征

C. 折射出资本积累的缺乏D. 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9. 194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经济建设方针从“力争外援,休养民力”转变为“发展生产,实行自给”,“以供应抗战和民生的需求,摆脱经济上对外的依赖性”。该方针的转变可用于说明(   

A. 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B. 边区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分化D.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了以《一针一线为集体》《选好棉花卖给国家》《把余粮卖给国家》等为代表的新年画,这些新年画在沿袭民间传统年画形式的基础上,融入新元素,该做法旨在(   

A. 宣传“四个现代化”目标B. 推动公私合营的落实

C. 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D. 借助新形式拉动消费

11. 由邓小平题词的“海上世界”景点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象征。1984年国庆游行中,蛇口工业区彩车以“海上世界”为原型,高举“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通过天安门广场。这集中体现了(   

A. 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特区实践推动观念的更新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12. 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佛本生经》中,有许多关于人民起义的故事:波罗痆斯的王曾想杀死一个救过他的好人,被各阶级的人一致推翻,拥立“好人”为国王:行恶政的国王被民众推翻……这些故事的流传反映了当时印度(   

A. 历史记载宗教色彩浓厚B. 正处在“希腊化时代”

C
 种姓制度束缚社会发展D. 平民拥有一定政治力量

13. 如图是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1025年去世)的画像,巴西尔上方是上帝,左右簇拥他的是天使,脚下跪伏的是他的臣民。该画像作为史料,突出反映出拜占庭帝国(   

A. 封君封臣的权力结构B. 延续日耳曼政治传统

C. 教权至上的政治模式D. 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

14. 在法国的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猫因独立性强而被厌恶和猜忌;18世纪,资产阶级开始把猫当作宠物,猫成为追求独立的象征。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B. 启蒙运动的思想引领

C. 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D. 北美独立战争的刺激

15. 19世纪初,一位南美革命者在书信中写道:“欧洲的雄狮为争夺王冠自相撕咬,美洲的雄鹰得以展翅高飞。”这反映了(   

A. 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众矢之的B. 拿破仑战争削弱西葡的势力

C. 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D. 西葡殖民压迫引发社会矛盾

16. 如图为创作于某一时期的漫画,图中英国人对围着他的怪兽们说道:“再给你一个棒棒糖你就回家吧!”该漫画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坚持维护一战后国际秩序B. 以经济援助谋求欧洲和平

C. 二战后积极调整对德策略D. 以绥靖政策换取自身安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吏是在中国古代官府中承办具体公务的人员,在政治上扮演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官与吏的区别不大;在实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后,魏晋隋唐时期官与吏的区别便明显了,吏基本失去了跻身高官的可能,逐渐沦为底层职务。而到了元代,官和吏很少严格区分,由吏入官成为入仕的主要渠道。各级政府的首长大多是蒙古人,他们许多是目不识丁世家纨绔子弟,又不信任汉族,尤其是江南士大夫,所以往往依赖熟习文法科条的吏来办理簿书钱谷。

——摘编自韦庆远、柏华《中国官制史》等

材料二 顾炎武认同宋朝叶适的观点“今天下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他认为吏专权于州县,而且“父以是传之子,兄以是传之弟”,有些中央政府的高级书吏甚至“掣州县之权”,这种种的“吏弊”是“天下之大害”。

他提出要任用“千里以内之人”为官,“习其民事,而又终其身任之”。在这种用人制度下,官与吏之间尊卑有别,还可以减少由吏来掌管的冗务,“官之力足以御吏而有余,吏无所以把持其官而自循其法。”

——摘编自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吏地位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含义,概括并评价顾炎武解决“天下之大害”的方案。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财产权是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的权利,任何人不能违背他的意志夺走其物品,这是一条普遍的原则,即使贵为国王也不能违反。国王在世间有足够的权威,有可能对普通人的财产权形成最大威胁,因此国王不得染指他人财物,否则必将受到现世和来世的惩罚。

——摘编自(英格兰)帕古拉的威廉《爱德华三世统治镜鉴》(14世纪前期)

材料二 针对欧洲文明在希腊、罗马时期辉煌,而在中世纪陷入“黑暗时期”这一传统观点,有专家表达不同观点。基佐敏锐地发现中世纪形成的欧洲文明有着“独特的面貌”,不同于古典文明,也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布莱恩·蒂尔尼等学者在《西欧中世纪史》中指出:“‘罗马帝国的衰亡’不仅仅可以被视为一种古代文明的终结,而且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新文明的开端”。而国内学者雷海宗更是认为:“欧西文化”自公元5世纪开始酝酿,是“外表希罗内质全新之新兴文化”。

——摘编自侯建新《中世纪与欧洲文明元规则》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财产权”观念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雷海宗认为中世纪西欧是“外表希罗内质全新之新兴文化”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国民政府统治区的银币流通分布表

序号

地域

银币流通情况

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绥远南部

流通中国及外国银币,外币主要为香港银元

江苏、浙江、安徽

流通中国及外国银币,外币主要为墨西哥鹰洋

福建、广东东部

流通中国及外国银币,外币主要为香港银元和日本银元

江西、湖南、贵州、湖北东部(含武汉)

流通中国银币,外国银币极为少见,可忽略不计

云南

有限流通中国银元和西贡元

四川、河南、湖北西部、陕西南部

仅流通中国银元

广西、广东西部

少见银元(大洋)流通,辅币为标准货币

黑龙江、吉林、辽宁

无银元流通

注:1.香港银元:是英国银元在中国的称法,在香港、印度、马六甲等地铸造。

2.西贡元:法属印度支那当局铸造的银币。

3.辅币主要指银辅币(小洋),此外铜币在各地的日常小额贸易中广泛应用。

——摘编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财政设计委员会《中国逐渐实现金本位币值法草案》(1929年)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选取两个或以上地域
银币流通情况,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明确指出信息,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 卫生外交是卫生健康同外交工作相结合的产物。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初期,美国对非洲的卫生外交援助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意义。1949年杜鲁门出台“第四点计划”,非洲成为防控传染性疾病项目的重点外交援助地区之一。从艾森豪威尔开始,美国对非卫生外交逐渐转为长期项目。1961年肯尼迪签署了《对外援助法案》,在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生育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对非卫生外交援助项目。1985年美国对非卫生外交援助达到最高峰。

——摘编自程浏可《美国对非洲的卫生外交研究》

材料二  1963年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对非洲开展卫生援助和发展合作。中国对非卫生外交动因变化如下表:

中国对非洲卫生外交的动因变化表

阶段


动因

革命外交指导下的初始阶段(1963-1982年)

援助收缩的

调整阶段(1982-2003年)

新世纪的快速上升阶段(2003-2012年)

新时代的全面发展阶段

2012年至今)

埃博拉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

政府地位承认

较弱

较弱

有所增强

国家安全维护

较强

有所增强

国家形象管理

较强

较弱

较强

较强

有所增强

国际话语塑造

较弱

较强

较强

有所增强

产业合作推进

较弱

有所增强

注:根据强度大小依次为强、较强、较弱、弱,有所增强表明动因变化的趋势。

——摘编自卓振伟、赵磊《从援助到合作:中国对非卫生外交六十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期间美国对非洲卫生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任选一个动因,围绕“中国对非洲卫生外交”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启用前注意保密

2025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二)

  

本卷共6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答案】A

2题答案】【答案】D

3题答案】【答案】C

4题答案】【答案】B

5题答案】【答案】B

6题答案】【答案】D

7题答案】【答案】D

8题答案】【答案】C

9题答案】【答案】A

10题答案】【答案】C

11题答案】【答案】C

12题答案】【答案】D

13题答案】【答案】D

14题答案】【答案】B

15题答案】【答案】B

16题答案】【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历史背景: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施后吏晋升受限,而元代统治者(蒙古人)文化水平有限且不信任汉族士大夫,需要依赖熟悉文法的吏办理政务。    

2含义:官员不能世袭,但吏在地方权力大且父子兄弟相传。方案:任用“千里以内之人”为官并终身任职。评价:该方案有利于减少吏的专权,加强官员对吏的管理;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吏弊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8题答案】

【答案】1原因:中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财产保护的需求增加;基督教影响,强调违背财产权会受惩罚;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增强。    

2史实依据:外表希罗方面:中世纪西欧在文化、建筑等方面保留了希腊罗马的部分元素。内质全新方面:政治上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以庄园经济为主;文化上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这些都与希腊罗马时期不同。

19题答案】

【答案】

论题:近代中国银币流通反映地区经济与对外联系差异。

选取地域(1)山东等地和(6)四川等地。信息:山东等地流通中国及外国银币,外币主要为香港银元;四川等地仅流通中国银元。阐述:山东等地靠近沿海,受外国经济影响大,与香港等地贸易往来频繁,所以外币银元流通。四川等地地处内陆,对外联系相对较少,受外国经济冲击小,所以仅流通中国银元。这体现了近代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联系程度的差异对银币流通的影响。

20题答案】

【答案】1特点:政治意义强;从短期援助转为长期项目;援助规模不断扩大。    

2示例

论题:中国对非洲卫生外交推动国家形象管理。

阐述:2003-2012年,中国在非洲开展卫生援助,如派遣医疗队、援建医院等。在埃博拉疫情期间,中国积极援助非洲抗疫,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这些卫生外交活动,提升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了国家形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