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光,男,汉族,1976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安全总监、华灯班班长。
陈春光带头探索首都城市照明绿色转型,带领华灯班冒着酷暑清扫检修华灯,始终保持“亮灯率”100%,研发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复合型路灯杆,参与编制设计标准、运行规范、抢修规程等6项标准,主创研发的模组化LED路灯,突破LED路灯在北京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模组化LED路灯创新成果获批应用于国家“两新”项目——“首都中心城区路灯低碳节能改造”。
张华,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国网天津电力电缆公司电缆运检第四中心电缆运检四班班长。
张华坚守电缆运检生产一线,累计巡线5万余公里,参与冬奥会保电、全国两会保电、达沃斯论坛保电等20余项重点任务。张华参与研制创新成果32项,获专利29项,10余项成果在天津市总工会等机构评选中获奖。张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项目攻关超80项,获评天津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吴灏,男,汉族,1974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河北电力石家庄供电分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吴灏组建了石家庄县域规模化配网带电作业队伍,构建县公司带电作业工作机制,攻克110千伏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及变压器绕组变形诊断等多项技术难关,累计进行100余次现场试验,提出“主变绕组变形三参数分析法”,及时发现并消除96台变压器缺陷,实现用户停电次数大幅下降。主持研发“高压开关柜智能作业机器人”等创新成果78项,获得国家专利46项,6项成果已推广应用。
冯正军,男,汉族,1983年12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国网河北电力保定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五级职员。
冯正军开展巡检2300余次,完成30余座新建变电站验收。设计制作“介损试验小车”“避雷器试验小车”,消除电力设备缺陷300余次。开展主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等大型试验,完成60余台主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参与专业技术标准编制3次,出版专业著作2部。研发“变压器高压试验安全警戒带用支架”等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吴玉良,男,回族,1981年5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国网河北电力黄骅供电公司滕庄子供电所副所长、“大运河”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吴玉良参加建设北汽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各项工程共600余项,攻关技术难题80余个,完成300次重大保电任务,开展郑州特大暴雨抢险等1.2万余次抢险。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为百姓提供用电检查、更换线路等服务8000余次,组织开展公益活动1.9万余次,惠及困难人群300余万人次。
李宁,男,汉族,1982年6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河北电力衡水供电分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主任。
李宁主持、参与改进作业工具、材料178(件)处,攻克生产技术难题20余个,1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的“拔取绝缘子R型销”“弧垂绳弹射器”获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李宁创新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研发的“单丝缠绕法修补导线组合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5种作业方法全部被纳入检修工作规程中。
王伟,男,汉族,1982年12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国网冀北电力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四级职员。
王伟从事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运维检修工作,完成38座变电站的验收。开展所管辖变电站“排雷”、超期检验隐患治理、“三道防线”等一系列专项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重大安全隐患14项。成立6个应急抢修分队,24小时值班处理突发事件。开创“七步走”创新推广法,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二次设备智能巡检与控制系统,共完成创新成果29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
杨旭,男,汉族,1977年11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国网冀北电力廊坊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主任。
杨旭完成上百项重大保电任务,参与多个技术标准的制定与研发,主创的“华北电网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深化应用”等10项成果获科学技术奖项,研发的“变电站端子箱防护箱”等30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认证,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杨旭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20余项创新项目,团队创新成果荣获第46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最高奖项——铂金奖。
张杰,男,汉族,1980年6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山西电力忻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四级专家。
张杰负责巡检忻州5000余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累计行程超过2万公里,发现危急缺陷1000余项,带领团队创下2000次“零失误”纪录。研发的创新成果获国家授权专利20余项,1项获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金奖,4项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成果奖。张杰创新工作室累计培养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三晋工匠1人,以及晋电工匠1人。
农艳奎,女,壮族,1985年9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山西电力晋城供电公司二次运检中心四级技能专家、变电二次检修四班班长。
农艳奎带队完成20余项继电保护改、扩建工程,改造老旧设备200余套,有效提升设备健康水平;带领团队完成7座变电站基建验收,累计消除缺陷300余次,确保设备“零缺陷”投运。2024年,农艳奎赴西藏开展继电保护专项帮扶,协助国网西藏电力完成新能源(储能)场站定值整定、技术监督、专业管理等规章制度编制,完成32座场站项目建设、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系统调试等专项帮扶。
靳海军,男,1969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国网山西电力阳泉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一次检修工。
靳海军刻苦钻研生产检修运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改造、工艺革新。近五年累计发现重大缺陷18条、一般缺陷352条,消缺率100%。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共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42项,在国家、省级各类刊物发表科技论文48篇,研发的变压器综合测试箱等多项发明,获得27项国家专利。
孙晓兰,女,汉族,1989年8月出生,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五级职员兼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党支部书记。
孙晓兰带领团队承担青岛最核心区域49座变电站运维监控任务,圆满完成上合青岛峰会保电、海军节保电、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保电等重大保电任务。优化提升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带领班组首批获评“国家电网公司自主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示范班组”“国家电网公司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标杆班组”。研发的多项创新成果分获国家级管理创新二等奖、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3次、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山东省智能制造创新创意大赛第一名。

冯忠奎,男,汉族,1988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技师,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电公司张店供电中心客户服务一班班长。
冯忠奎负责淄博城区11.5万高低压电力客户的供电保障工作,实现连续1378天工单零投诉,承担活动保电任务87项。研究“配电变压器故障声音判断工作法”,开发《配电网应急抢修高效组织和安全实施》课程,累计培训全省学员2100人次。研发基于振动分析法的变压器内部故障预判装置,累计发现存在绕组错位等隐患的配电变压器143台。制作基于同步电流法的低压分支线识别仪,在17个地市推广219套。

冯新岩,男,汉族,1980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五级职员兼电气试验班副班长、山东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冯新岩负责检测特高压领域最核心部件变压器(换流变压器),将变压器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准确率从不足50%提升至近100%。研制“变压器局部放电典型信号发生装置”,攻克30余个特高压带电检测技术难题,取得发明专利126项,发表论文96篇,编写技术标准32项,出版专著27部,获全国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奖17项。

任杰,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济南莱电新源投资有限公司营销稽查班电工。
任杰组建水滴创新工作室,培养徒弟12名,指导大学生获得第十九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预赛二等奖。工作室先后被授予省任杰劳模创新工作室、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等5项称号。任杰取得36项专利,1项成果在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成功转化签约。参加济南工匠创新交流论坛,进行劳模宣讲165次。

何冰,男,汉族,1980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专业工程师。
何冰主持筹建上海电网输电数字化智能监控中心,实现上海地区50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通道的状态感知和实时可控在控,预警和提前处置的缺陷和隐患超1万处。带领班组成员先后完成上海世博会配套市政电力工程、城市电网增容改造工程、国内首条ACCR陶瓷纤维芯导线展放项目等三大标杆工程。组建“鹰眼”无人机小队,采用“无人机巡航+人工特巡”模式,连续完成7届进博会保电等重大保电工作,实现保电线路零故障。

吉兰芳,女,汉族,1980年9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江苏电力金湖供电公司信息通信运检技术专家。
吉兰芳设计建成基层供电公司计算机网络与办公自动化系统,12项典型经验入选国网江苏电力信息通信典型经验知识库;牵头建设县域零碳示范区,维护信息网络超过14万小时,排除重大隐患500多个。开发适用于新能源快速控制的开放式系统通信架构,将功率控制从分钟级提速至毫秒级,该技术在光伏电站推广应用。创立“海棠心愿”志愿服务品牌,带动周围群体开展“点亮小课桌”等爱心帮扶活动,组织队员结对孤残、留守儿童100名,爱心活动惠及5000多人。

王浩,男,汉族,1975年3月出生,共产党员,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江苏电力徐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地区监控班副班长。
王浩正确处理事故及异常累计千余起,在变电站间奔波路程累计十万公里,倒闸操作数万次无差错,解决了40余项电网技术难题。开展项目“变电站直流系统智能化控制及远程维护的研究”,实现了变电站蓄电池的远程维护及内阻监测。开展“220千伏及以下断路器远方操作”,确保及时发现保电设备的异常和缺陷,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累计完成科技项目3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0项,发表论文40多篇,编写著作7部。

戴永东,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江苏电力泰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技术专职。
戴永东负责巡检泰州地区6000多公里输电线路,先后参与“6·23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抢险等电网应急抢险。开展输电线路无人机立体化巡检,组建国内首个地市级智能运检中心,将无人机应用由输电拓展至变电和配电专业。构建的主产协同的无人机应用模式在全省推广应用。牵头建设覆盖全泰州市范围的208座固定式无人机自动机场,带领团队累计获得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袁俊球,男,汉族,1971年5月出生,高级工程师、技师,国网江苏电力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三级专家。
袁俊球成立智慧能源服务中心,推动“金广场”4座无人值守配电房投入使用,开发智慧能源云网平台,实现门禁、消防、水位告警等远程监控,为金坛区超过300家用电企业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开展助企活动190余次。在电热耦合、智慧渔业、粮食烘干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累计70余项专利获受理或授权。研发的谷电蒸汽蓄热锅炉在金坛区推广应用,项目“区域能源系统高效直流组网及电热协同关键技术和应用”获中国节能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荣誉。

袁立雨,男,汉族,1967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国网江苏电力连云港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灌云分公司南岗供电所运维采集工。
袁立雨为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的居民送去光明;20多年来,作为镇里一群“特殊老人”的“电儿子”、开山岛的“电保姆”,用爱心点亮了乡村,点亮老人的心,用奉献守护着“英雄岛”,守护海岛光明。20多年后,“中国好人”结对服务“时代楷模”,以他为首任队长的“开山岛党员服务队”正式成立。

倪萍,女,汉族,1988年11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富阳区供电公司青云供电所综合班班长。
倪萍制定电力助农“二十四节气表”,为本地种植养殖、旅游等特色产业精准服务。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牵头编制场馆全专业电力保障诊断报告,确定114项子任务,实现电力服务“保电到灯头、保电到插座”。研发“转供电主体智慧用能管理平台”。倪萍工作室累计发表科技论文8篇,获得授权专利8项,实现成果转化3项,1项成果获国际质量管理金奖。

张霁明,男,汉族,1976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宁波市鄞州区总工会副主席(兼职)。
张霁明建设7套电网调度主站系统,终结了宁波电网“盲调”的历史,先后将电网故障恢复时长由50分钟缩短至50秒、0.3秒,最终跃进“毫秒级”。把多年经验总结成《调度自动化运维质量过程管控操作法》,获得浙江省十大先进职业操作法。提炼的“质量过程管控法”入选“长三角工匠绝活”。

赵波,男,汉族,1977年5月出生,共产党员,正高级工程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研发中心(储能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
赵波实施“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等3项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系统地建立了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微电网设计与能量管控理论体系,建成兆瓦级独立海岛智能微电网、用户侧商用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在海岛、乡村、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多场景建成氢能示范工程。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

钱栋,男,汉族,1979年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桐乡市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不停电作业班班长。
钱栋坚持二十八年开展高压线上的带电作业,累计开展带电作业5000余次,首创的旁路电缆固定法获得全国推广,率先在全国实现20千伏不停电作业四个类别全覆盖,参与制定《20千伏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规范(DL/T 2617-2023)》行业标准,创新工器具荣获国际质量管理金奖。首创夜间作业法,“30分钟”以过硬技术解决乌镇峰会保电难题。带领团队攻克疑难杂症40余项,获发明专利13项,创新工器具12个,获授权专利150余项。

张涛,男,汉族,1973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国网安徽电力淮北供电公司超高压输电运检班班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张涛先后检修线路116条次,主持缺陷消除12620余处,带电作业1290余次,解决现场难题180余个,创造了带电作业检修33年无事故的纪录。总结出“一查、二找、三比、四验、五定”的五步创新工作法,获评“安徽省职工先进操作法”。研发“校正自立式铁塔不均匀沉降工具”等多个创新工器具,拥有28项国家专利,其中,8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华云梅,女,汉族,1973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政工师、技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分公司副总经理、马鞍山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华云梅扎根基层33载,在营销服务、党建工团、经营管理、新兴产业等领域重点开展业务攻坚、创新创造、示范授业。参与设计全省规模最大的智慧公交充电网络,包括10座电动公交充电场站151台充电桩,提供全时段充电、洗车、运维的“一站式服务”,保障全市300多辆电动公交车满电运营。获得发明专利15个、实用新型专利29个。

卢丽鹏,女,汉族,1987年3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电费计量中心四级职员。
卢丽鹏带领班组完成75.2万只智能电能表、9415个专变终端的检定任务,年检定量较往年增长近300%。创新建立了“班组建设864”管理法和巾帼班组文化,打造了“服务满意100%”的优质服务品牌,构建政企优质服务共同体,打造以“芜优办电、芜优用电、芜优能效”为内涵的“芜优”供电服务。所在班组先后获评安徽省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王国强,男,汉族,1972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安徽电力池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班班长。
王国强带领班组人员完成多座变电站新投、技改,累计操作10万余次,特巡保电300余次,及时正确处理多次异常、隐患、缺陷。完成500千伏变电站属地化工作,并自主完成500千伏变电站两个220千伏间隔扩建、移位及500千伏流变更换、融冰工作。王国强带领创新团队获得20多项专利及省部级奖励,培养了14名班组长及管理岗人才。多次参加省公司技能竞赛,先后获得过一、二等奖5次以上。

王文林,男,汉族,1973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黄山供电公司技术员。
王文林长期从事电网调控运行工作,累计下达调度倒闸操作指令3万余项,处置恶劣天气造成的电网重大缺陷、隐患300余项,实现工作零差错。完成“电网带30度相角差不停电转供电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成果在十余省市公司得到推广应用。带领工作室团队解决电网问题1000多个,获得110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科技革新、QC成果,创立6项企业标准,编制20余种培训教材。

黄颂,男,汉族,1969年12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鼓楼供电服务中心配电运维班副班长。
黄颂扎根电力一线36年,连续35年在除夕夜坚守岗位,参与保电任务600余次,完成4万多次故障抢修。创新提出的“低压路径快速检索法”等17项经验做法得到推广应用,为客户累计减少停电时间2.1万小时。带领团队成员攻克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率高等10多个技术难题,配网低压设备现场信息快速采集等项目获省总工会“五小”创新一等奖等奖项。

蒋祖立,男,汉族,1984年4月出生,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二次设备检修技术高级师。
蒋祖立提出利用废旧屏柜设置电压转接屏的优化改造方案,解决8座变电站老旧设备改造容易误碰带电母线的难题;推广“移动式综自监控后台在变电站验收中的应用”,推动验收工作平均周期缩短50%,开展劳模工匠“四进四学”主题宣讲活动27场,为697家在莆企业提供“降碳增效”定制化服务。带领团队攻关科技项目15项,连续五年获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福建省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获授权专利15项,编写著作4本。

苏向阳,男,汉族,1985年9月出生,高级工程师、技师,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市新罗区供电公司项目部工程师。
苏向阳提出“3+N”管理模式,积极引导种植户在电力线路下方改种低矮防火的阔叶经济作物,既减少森林火险,又增加种植户收入。该项目于2016年被龙岩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8年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苏向阳始终注重聚焦一线难点痛点问题,带领创新团队累计实现技术革新3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开展师带徒“传帮带”,助力近30名青年职工成长成才。

刘江平,男,汉族,1977年5月出生,共产党员,助理工程师、高级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霞浦县供电公司下浒镇供电所配电营业工。
刘江平参加农电改造、农村“户户通电”、西洋岛海缆工程和“零碳岛”绿电建设,巡检线路1万余千米,保持6000天安全无事故,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参与实施铝改铜专项行动,历时6年将全岛41公里配电线路改造成全铜导线,更换防污闪绝缘子1183个,加固防风拉线电杆562根。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电力维修服务18年,服务用户1万多人次,结对帮助20多位空巢、孤寡老人,每周上门服务10多次。

李春,男,汉族,1974年3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城市供电服务分公司五级职员、第三党支部书记、思湖配网抢修突击队队长。
李春在2016年抗击“莫兰蒂”超强台风中,带领队伍连续奋战8天8夜没有回家,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完成近800个抢修任务,以最短时间恢复居民用电。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保电中,参与成立33个党员“一带二”小组和“青年突击队”,开展电力线路、站房、电缆隐患大排查,累计检查杆塔近9000根(基)、变压器1710台,检测站房1380处。

艾虎,男,汉族,1978年7月出生,技师,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松滋市供电公司斯家场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
艾虎提出“共享电表、流动管理”办法,为当地群众排灌用电提供近百个固定表位,该方法被推广到全省乡镇农村。累计改造表计26万块,提高了“两省交界处”供区供电保障能力。带领团队研发便携式“下户线接地装置”、农网杆上电缆固定器、路灯智能管控装置等23项成果,解决了攀爬电杆时存在安全隐患等28个实际问题,其中,3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皮志勇,男,汉族,1975年2月出生,正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二次检修二班班长。
皮志勇参与完成33座新(改)建变电站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任务。援疆期间,帮助阿勒泰吉木乃县解决困扰数年的某变电设备频繁启停等技术难题,大幅度节省了改造资金。成立“皮志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构建一线员工提技术难题、创新工作室牵头解决,涵盖输变配、营销、基建、信通等8个主营专业和N个作业现场的“1+8+N”创新工作模式。

吴英姿,女,汉族,1970年3月出生,共产党员,正高级工程师,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吴英姿坚持从政治上看保供、从源头上抓安全,成功应对近三年最热炎夏、最强寒潮、最长汛期等一系列大战大考。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服务“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建立“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模式。推出“项目长制”服务重大项目接电,推广“三零”“三省”服务,实现2024年全省平均停电时间大幅压降。

杨文业,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共产党员,助理工程师、高级工,国网湖南电力武冈市供电公司营商环境服务班班长。
杨文业在35千伏庆湾线路施工过程中,改革传统陶瓷横担连接工艺。开发“数字员工”软件,将光伏发票打印工作时间从1周减少至3小时,并在全市公司范围内推广。“专变实时电费测算”课题显著提升武冈供电公司电费回收率。“缩短配网线路接地搜索时间”课题获湖南省第五届质量创新成果三等奖。“三通电话提升配网抢修客户满意度建议”获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合理化建议。杨文业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邵阳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明煦,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明煦高度重视电力保供,在湖南用电负荷年均增速近8%、各类极端灾害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历次保供任务。服务能源转型,建成投运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中心等一批示范项目。深化优质服务,主动对接地方发展规划及园区企业用电需求,有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陶留海,男,汉族,1978年8月出生,共产党员,正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部五级职员、带电作业技术专员。
陶留海参与我国首项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工程建设、世界首次特高压直升机带电作业等重大任务,完成1000千伏、±80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实用化技术创新应用,完成超特高压带电作业560余次,获全国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完成±1100千伏线路电动升降装置进入等电位作业,研制±1100千伏带电作业屏蔽服等工器具。获得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7项。

张鹰,男,汉族,1968年11月出生,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网河南电力周口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张鹰组织研发配网抢修指挥平台等管理系统,提升当地经济民生用电保障水平。参加“2008湖南抗冰抢险”“5·12汶川地震抢险”“7·20郑州特大暴雨抢险”等抢险保供电工作。率领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全村113户贫困户490人稳定脱贫,选派16名驻村第一书记,145名党员和劳模自愿参与结对帮扶。创新实施“电等企业”举措,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处于全省第一梯队;推行电网安全联保联防责任制,220千伏输电线路实现超千天“零跳闸”。

陈琼,女,汉族,1987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技师,国网河南电力三门峡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陈琼带领团队高效完成10条220千伏输电线路融除冰工作。服务43座新能源场站并网,2024年三门峡地区新能源发电量47.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实现全绿能供电。推动三门峡东部电网等多项工程改造顺利实施,提升输送能力85万千瓦。陈琼组建“变电星火攻坚队”,多次举办“星火讲堂”。先后完成30余项重大保电任务,正确下达调度指令4万余项。

黄俊,男,汉族,1975年8月出生,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共产党员,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黄俊带领参建员工攻克主设备基础埋件精度要求高、安装技术标准高、百万构架吊装安全风险高等难题,实现了南昌变电站四大主设备试验一次性成功,全站一次性调试、投运成功。优化单项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建立“揭榜挂帅”和“阳光赛马”新赛道管理机制,完善全过程精益化管控体系。

陈志恒,男,汉族,1975年8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辽宁电力盘锦供电公司输电工区输电带电作业班班长。
陈志恒扎根输电一线岗位近30年,先后研发、改造80余项创新成果,解决生产一线难题70个,取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76项。研发新型220千伏等电位“绝缘绳桥”,提高带电作业人员安全性,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研制“地线修补器”;设计“遥控双驱动多功能飞车”,解决动力、控制、跨越、载重等难题,使检修工作效率提升近10倍,并在辽宁省投入使用。

刘传波,男,汉族,1986年5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特级技师,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抚顺供电公司雷锋服务站站长,抚顺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刘传波扎根一线18载,坚守“传承雷锋精神、点亮万家灯火”的初心,怀揣着对专业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奔波忙碌于抢险抢修保供的第一线、服务社会民生的最前沿。带领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街道社区调研走访,4个月内为5个社区30余位老弱孤残建立服务档案,改善当地37栋老旧楼房3000余户居民的用电环境。

王成金,男,汉族,1987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技师,国网吉林电力辽源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主任。
王成金首创无电流源测试变比法,解决套管互感器试验难题,研发单机移相法将复杂差动保护计算简化为数学运算。在220千伏变电站扩建中,精准诊断开关内部寄生回路;提出变电站嵌套变电塔方案,获省级安全特殊贡献奖,消除180余项缺陷。开展25次应急抢修,参与建设省内首个金属技术监督实验室,推动继电保护向智能化转型。带领团队获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级优秀QC成果。

杨波,男,汉族,1970年3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梅河口市供电公司高新供电所所长。
杨波带队完成梅河口市景区5.4公里线路安装,为宫家街村50户养殖户争取并实施“小康电”改造。2019年旱情期间,连夜架设春灌线路,保障15处抗旱机井用电,架设线路14.6公里,支撑保障梅河口市和平村、大杨村等5处饮水工程用电,解决供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建立“电力爱心服务队”,对留守老人、贫困儿童和贫困户每月开展爱心活动,帮扶当地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孤寡老人22人。

梅宏刚,男,满族,1978年7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2023年,梅宏刚率队驰援黑龙江五常市特大暴雨灾害现场,完成抢修复电工作,保障当地村民基本生活用电。组织“电力服务十二进”活动,开展“守护夕阳——百进社区千户家庭”敬老爱老助老电力志愿服务,建立老龄客户服务档案,开展用电知识常识普及、入户安全用电检查指导等电力服务项目,为“老龄客户”量身打造专属服务,走进1407户困难群体家庭,开展“守护夕阳”帮扶2168次。

孙文杰,男,汉族,1973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孙文杰开发智能化便民程序“鹤城电小二”,实现故障一键报修、地点一键定位等功能,已在齐齐哈尔市推广应用。将供电全域划分为1577个网格,累计向用户发放185.09万张网格员联系卡,在电力产权设备张贴“设备主人制”标签13.4万张。组织开展“电力春风入企敲门”行动,协助各类用户整改用电安全隐患225处。

张瑞勇,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兼技经中心室主管。
张瑞勇作为莲花发电厂首批运行人员及技术骨干,承担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的倒闸操作重任,发现并处理设备缺陷上百项。开展大电流端子温度监测,超前发现设备过热缺陷9处。带领团队累计完成48项攻关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360项,完成科技管理论文11篇,申报国家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各种成果获奖126项。

董天翔,男,汉族,1982年5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高级工,国网黑龙江电力佳木斯供电公司抚远市供电分公司副经理、纪委书记、分工会主席。
董天翔参与电力抗洪抢险20余次,架设抢险线路47公里,完成特级、一级等重大保电任务300余次。参与黑瞎子岛供电工程、抚远“中俄风情街”电缆敷设、抚远市智慧产业园等多项电力设施建设;开展黑瞎子岛、乌苏大桥等重点工程项目的自维配电线路义务检修80余次;2024年8月,乌苏里江海清站水位持续上涨,董天翔带领队员连夜加固10千伏广场线路和大坝。

丁磊,男,汉族,1981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五大连池市供电分公司安全监察部主任。
丁磊负责变电运行技术及安全监督,探索带电除冰技术应用,攻克了多项线路除冰技术难题。在35千伏朝阳输变电工程建设中,负责勘察设计、线路施工、变电站设备调试,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2022年,五大连池市东风村突降暴雨引发山洪,丁磊利用技术优势,把灾区最完整的信息传至省委、省政府救援指挥部,为精准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丁磊带领工作室获得34项发明专利。

豆河伟,男,汉族,1984年3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榆林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技术监督管理专责。
豆河伟参与15座330千伏变电站、26座110千伏变电站的验收投运,开展140余次大中型检修试验和故障诊断,研发国内外首台数智化变压器油储存方舱等智能化运检装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领衔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陕西省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获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27项,在EI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14篇。

何建功,男,汉族,1978年10月出生,共产党员,助理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甘肃电力庆城县供电公司副经理。
何建功带领团队参与暴雨洪涝灾害电力抢修复电及省十二运圣火采集仪式保电、红色旅游文化节保电等多项保电任务。建设“何建功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研发“架空导线悬挂物清除电线剪”“线路带电视频观察记录仪”等创新成果30余项,申请专利3项,荣获国家奖励2项。

吴嘉楠,女,汉族,1991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管理专责。
吴嘉楠是青海省750千伏变电站最年轻的女站长,参与14个变电站验收工作,投运新建间隔233个,独立发现缺陷376个,完成各级电网保电任务380次,进行各类设备特巡1896次。牵头研制电缆沟巡检装置,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设计倒闸操作最佳路线,使现场倒闸操作时间缩短21.7%、交接班时间缩短33.2%。参与研发“管母安装支架”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

叶大鹏,男,汉族,1984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
叶大鹏带领创新小组成员研制便携式载人走线辅助器,节约作业人员走线时间,该成果已在宁夏电力多条超高压交流线路推广应用。开展带电作业200余次,高空作业工时超1000小时,提升电网持续供电能力。开展90余条超特高压线路检修、27条超特高压线路验收投产工作,消除各类缺陷上万个,保障特高压线路安全平稳运行。

何成,男,汉族,1971年9月出生,共产党员,正高级工程师,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能源技术研究所材料技术室无损检测专责。
何成带领团队累计行程300多万公里,完成新疆地区超2000项工程建设、超百万台(件)设备抽检,分析解决电力设备材料失效故障近千项,实现入网设备材料零缺陷投运。在行业内率先引用阵列涡流、太赫兹等前沿技术,及时“诊断”出特高压换流站GIS罐体开裂等重大危害性缺陷超百项。构建的“输电材料疲劳磨损试验平台”获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优秀奖。

蒙媛,女,汉族,1978年12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安供电公司计量及采集运维班(电力负荷管理班)班长兼共产党员服务队总队长。
蒙媛带领团队开展100万个客户智能电能表室内检定,提出模拟实际负荷校验的配电网电能计量装置整体检测方法,将相差精度提升到0.1%,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提出基于最小数据采集的故障定位算法,攻克用户漏电故障精准定位技术。参与编写《谐波有功电能表检验装置》等标准13项。工作室累计完成技术攻关200余项,获得成果15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94项。

朱祚恒,男,汉族,1983年3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技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达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
朱祚恒徒步走遍供区3500余公里的高低压线路,对供电设施进行全面摸排和升级改造,在35个社区、159个村建成电力便民服务点,惠及供区26万余户家庭。提出“疏堵结合”生态护线爱鸟方式,在非防护区配置多种结构的引栖鸟装置和人工鸟巢,降低线路涉鸟故障75%,该装置已推广到四川、青海、甘肃等省份。开发“继电保护班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当地推广应用。

何涛,男,汉族,1982年11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永川供电分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智能巡检班首席工程师。
何涛研发喷火清障无人机等多项技术成果,针对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山区作业风险高等问题,设计紫外巡检无人机(2019年获第一届全国无人机创新应用金巡奖),将设备缺陷消除在萌芽阶段。成立电网无人机技术试验中心,技术团队获重庆电网无人机巡检重点实验室,参与研发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已推广应用,将电力缺陷发现能力提高12%,累计获国家授权专利8项、省部级管理创新成果3项。

徐颖雪,女,汉族,1993年12月出生,共产党员,工程师,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1000千伏巴岳变电站项目技术负责人。
徐颖雪先后参建变电站5座,编写专业技术方案、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0余册,完成4.2万多字工程创优策划方案,主导研究“BIM技术在变电站新建工程深度应用”等创新项目,获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中国建筑业协会、重庆市建筑业协会等重要奖项8个。带领团队突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多项施工难题,2022年,徐颖雪参建的500千伏金山变电站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达娃次仁,男,藏族,1975年9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拉萨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四级职员。
达娃次仁长期参与拉萨市配网建设,带领城区供电服务中心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保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保电等重要保电工作;开展转供电治理改造,累计治理转供电小区125个,改造用户达5.4万户。带领团队累计带电作业1500余次。2023年,完成国网西藏电力首次配网不停电作业复杂作业,实现西藏地区配网不停电复杂作业历史“零突破”。

黄震,男,1970年2月出生,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东北分部主任、党委副书记、中朝水力发电公司中方理事。
黄震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有力应对龙卷风、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完成保供电任务。积极服务能源绿色转型,实施“电靓沈阳”和“能动大连”电网发展工程建设。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实施20项再提升举措,实现供电质量明显改善。
郑玉平,男,汉族,1964年8月生,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郑玉平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保护控制理论研究和装备研制,与创新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成功研发RT-1型继电保护试验装置等设备,成果出口至60余个国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与创新团队独立自主研发成套保护装置,获得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于2015年获科技部批准设立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为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周峰,男,汉族,1980年8月出生,共产党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压计量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
周峰带领团队建立我国高电压计量标准装置,承担国家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量子精密测量”重点任务,解决高电压绝缘性能与测量准确度相互制约的难题,自主研制的双级高电压比例标准装置出口至德国。编写我国电力计量领域首个IEC国际标准,参与研制国产金刚石氮空位色心材料,实现金刚石NV色心等核心量子材料国产化,为电力量子基标准、量子互感器和量子仪器国产化制造奠定重要基础。

李维巍,男,满族,1988年12月出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技师,吉林松江河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维护分场副主任。
李维巍负责石龙电站两台水轮机整体改造工程,通过优化调速器协联曲线、PID控制参数,提升新水轮机效率超过3%,年均增加石龙电站发电量800万千瓦时。带领团队每年处理缺陷150余项、负责改造项目10余项,负责机组5年内没有发生非计划停运事件,6台机组随调随启,启动成功率100%。主持完成分布式水电站集中控制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整体改造工作,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来源|国网家园
责编|杨雨晴
执行审核|张越越
据说很多人都在看:(请点击下图)
点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