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云南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咖啡产业承载起特殊的历史使命,不仅成为我国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更在国家经济建设进程中扮演着关键支撑角色。


资料图

01

战略定位驱动规模化种植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拥有充足的光热条件,且土壤多为适宜咖啡生长的酸性红壤。在这样的先天优势基础上,保山等地迅速建立起大型国营农场。通过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等资源,咖啡种植规模得以快速扩张。至20世纪60年代,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就已达到数千公顷。同时,政府积极组织农业科研力量深入产区,大力推广标准化育苗技术,使咖啡种苗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降低了病虫害对咖啡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一系列科学举措的实施,推动云南咖啡产量与品质实现双提升,构建起早期咖啡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老照片来源于大理摄影博物馆

02

出口创汇支撑国家经济建设


云南咖啡以其优良品质,成为重要战略物资,通过计划调配大量出口至苏联及东欧国家。在当时,云南咖啡出口量占据全国咖啡出口的相当比例,形成稳定的外汇收入渠道。据统计,在计划经济的部分年份里,云南咖啡出口创汇额可观,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贡献了不可或缺的资金。这些外汇资源被定向投入国家工业体系建设与基础设施发展等关键领域,在新中国经济起步阶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咖啡产业由此成为国家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窗口,其标准化生产模式也为后续农产品出口贸易积累了宝贵经验。

03

技术传承奠定产业发展根基



计划经济时期规模化种植的长期实践,催生出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与成熟的种植加工体系。国营农场培养出众多技术骨干,基层农技人员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他们系统掌握从咖啡种植管理,如土壤改良、植株修剪,到初加工环节,像咖啡豆的脱皮、干燥、筛选等全流程技术,进而形成本土化咖啡生产标准。尽管当时产业以计划调配为主导,市场机制尚未充分激活,但这些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成为改革开放后云南咖啡产业市场化转型的核心动能。例如,在后续产业发展中,早期培养的技术人员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将原有技术与新的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云南咖啡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老照片来源于大理摄影博物馆



这段历史不仅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更深刻折射出特殊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的战略价值与产业韧性。其沉淀的技术、储备的人才以及搭建的产业框架,持续影响着当代云南咖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生动见证着中国咖啡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波澜壮阔发展轨迹。



NEXT



目前,云南咖啡在全国咖啡产业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截止至2024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126.7万亩、产量14.6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双双位居全国第一,均占比98%以上,这正是对那段辉煌历史的有力传承与发展。

保山咖啡种植基地图源@普洱发布







咖啡采摘 图源网络



中国咖啡在云南 

我们在南博会等您!



第9届南博会将于2025年6月19日至24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启。作为本届南博会唯一的单品类展馆,咖啡产业馆将在前一届的基础上将继续优化服务,深化产业合作。开设云南咖啡形象、云南咖啡核心主产区、咖啡原料、咖啡机器与服务、咖啡文化与衍生、国际展区、商务合作交流展区、咖啡赛事活动区共十一大展区。





参展商包括咖啡原料、器具设备、包装材料、咖啡伴侣、技术服务、文创周边、其他相关类别。在展馆展区规划上,着重打造国际展区,拓宽国际市场;增加主辅通道引流、休息区设置、咖啡用冰用水、逛展指引、布展撤展指引等举措,提升参展观展体验。开展直播活动,国际赛事、考察活动、文创联动、人工智能助力企业推等,助力展馆破圈。同时,增加展商参展培训,提升展商获得感。

此外,还将联动台湾、上海、泰国等咖啡市场,助力云南企业“出省出海”;扩大国际参展商和买家规模,搭建更高效的商贸合作平台,多维度赋能咖啡行业发展,助力云南咖啡从区域特色品牌迈向全球精品市场,加速实现“中国咖啡看云南”的产业愿景。



日本东京国际咖啡展览会(SCAJ)云南咖啡展团交流活动

第三十三届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南博会咖啡产业馆展团


目前,第9届南博览会咖啡产业馆专业观众/买家招募正式启动!这里将云集咖啡行业领军企业、前沿技术成果与创新理念,为咖啡种植、烘焙、贸易、设备等全产业链企业,搭建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诚邀国内外咖啡相关企业及单位,共赴这场产业盛宴,共享发展机遇,一同见证云南咖啡产业迈向世界舞台的精彩征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报名成为专业观众/专业买家

专业观众/买家 报名联系人

张女士:133305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