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报告核心数据全景呈现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于2025年4月29日发布的《2025年美国对华出口报告》,是研究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资料。在商品出口领域,2024年美国对华商品出口总额约为1407亿美元,然而这些商品均面临中国至少125%的关税。对比2023年,2024年的商品出口额出现了2.8%的下滑,尽管2024年全球出口整体呈增长趋势,美国对华出口却逆势下跌,凸显出双边贸易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服务贸易方面,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达到463亿美元。服务出口在2023年呈现出12.6%的增长态势,展现出一定的恢复活力。其中,中国游客在美国的消费支出增长尤为显著,同比增长272.3% ,但消费规模仍不及疫情前水平的一半。美国对华旅游出口支撑的就业岗位在2023年增至58020个,相较于2022年有所增加,不过与疫情前中国游客创造的近13万个就业岗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教育服务领域,中国留学生及其家庭在美教育支出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持续下降,这对美国教育服务出口的长期增长形成制约 。
从贸易地位来看,2024年中国依旧是美国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场,而在2023年,中国是美国第六大服务出口市场。同时,美国对华出口对美国国内就业有着重要支撑作用,维持着超86万的就业岗位,农业、航空航天、半导体、教育以及旅游业成为对华出口创造就业最多的行业。以农业为例,农产品的出口不仅关系到农场主的收入,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运输等上下游产业的就业;航空航天领域的出口则涉及飞机制造、零部件供应等多个环节的就业岗位 。
二、贸易下滑深层原因剖析
(一)经济与需求因素
中国经济在近年来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这一过程中消费需求的释放存在一定的缓冲期。同时,国内产业的升级使得部分原本依赖进口的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企业更倾向于采购国内产品,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例如,在一些制造业领域,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进口机械设备、零部件的依赖程度降低,进而影响了美国相关商品的对华出口 。
(二)贸易壁垒影响
关税是当前中美贸易面临的最主要障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引发了中国的反制措施。2025年以来,美国加征145%的关税,中国随即实施报复性关税,对所有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基准关税,并对部分特定产品额外加征10% - 15%的关税。这些关税措施直接提高了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使得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对于美国企业而言,关税增加了出口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对于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来说,美国商品价格上涨,减少了购买意愿,最终导致贸易规模萎缩 。
(三)全球供应链变化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美国部分企业出于地缘政治、成本控制等因素考虑,开始调整供应链布局,将生产环节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这不仅减少了美国企业在中国的采购需求,也影响了相关配套产品的贸易往来。同时,其他国家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贸易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原本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 。
三、不同行业与地区的贸易冲击
(一)农业领域
农业是美国对华出口的重要领域,也是美国缩小贸易逆差的关键。然而,2024年美国对华油籽和谷物出口额下降18%,降至150亿美元 。中国在全球油籽和谷物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对华出口占其全球出口总量的31%。关税的影响以及中国国内农业政策的调整,使得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少。例如,中国加大了对国内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了部分农产品的自给率;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渠道,降低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这一变化对美国农业州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向中国出口相关作物的41个州中,有34个州出现出口下滑。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和明尼苏达州作为主要的农业出口州,出口额同比均下降约20%,众多农场主收入减少,农业相关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中小型农场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
(二)其他行业与地区
除农业外,航空航天、半导体等行业也受到贸易摩擦的波及。航空航天领域,由于关税和地缘政治因素,中国在飞机采购等方面的决策更加谨慎,减少了对美国飞机及零部件的采购量。半导体行业,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了高端芯片等产品的对华出口,同时也影响了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贸易往来。从地区来看,美国中西部和南部的企业、工人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农业和制造业出口依赖程度较高,贸易摩擦导致企业订单减少,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 。
四、贸易形势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明确指出,美国对华出口的大幅下滑,充分证明贸易战给美国企业、农民、工人和消费者带来了沉重负担。如果当前的关税措施持续存在,中美贸易将面临“断崖式下滑”,这不仅会导致数百亿美元的出口损失、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流失,还可能动摇美国经济的稳定性,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为改善当前局面,中美双方应积极寻求对话与合作。通过高层会谈、建立贸易协商机制等方式,逐步取消或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恢复正常的贸易秩序。同时,双方可以加强在新兴领域的合作,如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拓展贸易新空间。对于美国而言,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思维,认识到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来说,在坚持自身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为中美贸易创造更加公平、稳定的环境 。只有通过合作,中美两国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边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
https://www.uschina.org/wp-content/uploads/2025/04/2025-Export-Report.pdf
「中出网」破局法律盲区!
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强势来袭!

在当今全球化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法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愈发关键。「中出网」(www.ce.center)一直以来积极投身于法律相关领域的探索与拓展,努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致力于为国内各界提供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在对外经济交往、国际合作事务以及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对外国法律知识深入了解和准确运用的需求,中出网凭借自身在行业内积累的丰富资源与广泛人脉,精心筹备,即将成立「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http://www.ce.center/news2/?sortid=203),该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已经收集了上百个国家数千部常用法律。
这个研究中心的筹备与组建,依托了一批在国际法律界颇具影响力且实务经验丰富的外国法律专家。这些专家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自擅长的法律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造诣。他们有的深耕国际商事法律多年,参与过众多重大国际商业纠纷的解决;有的在特定国家的民事、刑事法律体系研究方面成果丰硕。
研究中心成立后,将以搭建中外法律沟通交流的桥梁为目标,秉持严谨、专业、客观的态度,全方位地对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展开深入剖析与系统梳理。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商事法规,以及各个国家独具特色的民事、刑事法律细则,中心将尽最大努力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查明服务。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法律研究项目,发布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研究报告,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提供有力参考,为企业跨境业务开展保驾护航,协助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也为法律从业者处理涉外法律事务提供专业的外国法指引,帮助国内各界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稳健地融入全球化发展进程 。
陈立彤律师

陈立彤律师,大成上海办公室高级合伙人,中国律师及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全国机构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ISO /TC 309组织治理技术委员会中国注册专家(参与ISO 37301合规管理体系、ISO 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及相关国家标准、ISO 37010ESG披露原则等标准的制定)。陈律师入选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入榜钱伯斯、The Legal 500、LEGALBAND等知名榜单,并因制定ISO 37008组织内部调查技术规范获颁“ISO卓越贡献奖”。陈立彤律师担任过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区合规总监、瑞幸咖啡特聘合规专员。现还担任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合规工作委员会首席合规专家、国际风险与合规协会副会长、中兴康讯独立董事。陈立彤律师著有《商业贿赂风险管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合规风险的爆发与防控》《首席合规官与企业合规师实务》《企业合规管理热点问题60问》。陈立彤律师助力百多家企业建设合规管理体系、反贿赂管理体系,其中申请贯标ISO 37301、ISO 37001的30多家企业均获得认证。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陈立彤律师团队联合中出网(www.ce.center)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服务。
陈立彤团队联系电话:
13501872121(微信同号)
陈立彤律师联系邮箱:
henry.chen@dentons.cn